不论是护卫一方平安,还是服务一方百姓,在洞头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,不畏艰险、不辞辛劳,他们的名字叫做洞头公安民警。
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支持洞头公安工作,即日起,本报将选取在平安洞头创建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安民警为采访对象,用笔记录洞头好民警的好故事,用镜头捕捉保平安的精彩瞬间,弘扬正气、倡导文明新风、密切警民关系,在社会上形成“警爱民、民拥警”的良好氛围。
陈磊,年出生,毕业于皖南医学院法医专业,从年开始在市公安局洞头分局法医室任法医,一干就是14年,曾当选为温州市首届“十佳爱民警察”。
黝黑的皮肤,架着一副粗边框眼镜,办公桌上的鉴定文书堆积如山,几乎把人“淹没”。日前,在洞头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法医室内,记者见到了民警陈磊。
陈磊来自安徽,从年第一次踏上洞头这座海岛,他在洞头公安分局担任法医已14个年头。
对于这份职业,很多人有所避讳。可陈磊不然,从解剖尸体排除他杀嫌疑,到挖土三尺提取人体骨头做DNA比对检测,他不动声色讲述着一个个旁人听来心惊胆战的案件调查。
他告诉记者,洞头因为特殊地理位置,每年都会有不明身份的死者漂上岸。年一次现场勘查,他带上设备赶往现场,发现一名死者几乎卡在岸边的礁石中,他和同事一起徒手爬入,好不容易将死者运出,结果遇上涨潮,海水不觉间已没过陈磊的肩膀,他们只能艰难地蹚水而出,“再迟一点可能就出不来了。”
正谈话间,陈磊突然抱歉地打断采访:“不好意思,到我做腹透(通过灌入药水将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排出)的时间了。”他慢慢起身,带着记者走向楼上的法医实验室。这间实验室设备简单,桌面上一只鼓鼓的黑色包引起了记者的注意。只见陈磊随意地收拾了一下桌面,就打开黑色包拿出插管、2升装的药水,撩起衣服露出腹部的留置孔,熟练地插上管子,将药水挂在身后的储物柜上。“年单位体检时,我被查出患有尿毒症,可当时仗着年轻总觉不碍事。”陈磊轻描淡写地述说自己的病情,就像在说别人的事。
陈磊的病情严重恶化是在年,那年陈磊参加全市首届“十佳爱民警察”评选,就在候选人讲演当天,他被紧急送进附一医的急救室,只能由同事代替他读完演讲词。医生给他下了病危通知书,几乎命悬一线。万幸的是,在这场与死神的搏斗中,他没有败下阵来,不过之后,他的右腹开了个小洞,插入留置孔,从此每天四次腹透不能间断。
让同事们吃惊的是,三个月后,陈磊出现在办公室,只不过随身多了这样一个黑色包袋。陈磊告诉记者,那时候身边的同事都让他多休息,可他就是闲不住:“人活一遭,总得活出自己的价值,整天躺着不是事儿。”虽然身患重症,可陈磊在工作时与从前一样拼,现场勘查、解剖尸体、写鉴定文书他一件也不落,如果不是相熟的同事知道实情,干起活来完全看不出他是个病人。
从事法医的工作,现场勘查时常遇到高度腐烂的死者,十米开外就能闻见臭味,一般人都不敢靠近,可陈磊全然不顾腹部插管被感染的风险,径直就上去检查。由于洞头本岛没有解剖室,遇到多日无人认领的死者,陈磊和同事就要驱车赶往温州,当天来回少说也得三个多小时,往往大清早出去,傍晚才能到家。错过了腹透时间,陈磊也只是淡淡地说:“没事的,偶尔少做两次不碍事。”可大家都知道,腹透哪里是小事!
如今,陈磊已在洞头结婚生子,算是半个洞头人。面对记者,他不避讳谈及自己的病情,作为法医,他比普通人更加了解,可能也因此毫不畏惧:“生老病死是常事,也许是明天,我就会倒下,眼下只要对工作尽责、对家庭尽心,我就觉得自己还有价值。”
洞头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室金上遵:在陈磊的身上,我看到两个字——坚守,他已经好多年没有回老家,过年依然坚持值班。就在去年正月初三的凌晨,我们又接到了一起案子,他当时没有丝毫推脱,直接就和我去了现场。
洞头公安分局民警季舒钰:我曾与陈磊共事过几年,他是个热心又乐观的人,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做事。即使身患重症,他依旧如初,不惧死亡,在我眼里,他就是个英雄。现在他依然在等待,等待肾源,等待奇迹的出现。
记者金叶缪眎眎摄影刘伟
视频剪辑庄越
编辑金叶
战略合作、广告请联系;
此为“温州日报党报热线”原创报道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